目前,俄乌战争的焦点转向了俄边境的库尔斯克州,乌克兰军队已经进入俄罗斯本土长达15天,且俄军至今未能将其完全驱逐,令人质疑俄罗斯军队的应对效率是否太低。
事实上,在乌克兰军队进攻库尔斯克州的第一时间,俄罗斯本应立即集中兵力,阻止乌军的进一步渗透。然而,由于俄军在战略指挥上的失误,错失了最佳的反攻时机。乌军乘势推进,已在俄土深处作战长达半个月,令人感到困惑的是,俄军依旧显得从容不迫。
更令人不解的是,在这种危急时刻,普京竟然依然选择访问阿塞拜疆。通常在本土遭受入侵时,国家领导人会集中精力指挥国内战事,但普京却依旧外出访问,这种举动引发了广泛猜测,外界纷纷认为,乌军很可能已经掉进了俄罗斯精心设置的陷阱。
展开剩余80%事实上,西方国家并不看好乌克兰此次的军事行动。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反应较为冷淡,几乎没有对乌克兰提供新的援助。北约最初仅仅是帮助乌军打通了俄边境的入口,而随着乌军在俄军的反攻下遭遇重创,北约并未有显著行动。种种迹象表明,泽连斯基似乎已经被西方国家“放弃”。
目前,进入库尔斯克州的乌军大约有1.5万人,随着俄军不断加强反攻,乌军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。库尔斯克成了一个“无底洞”,乌军在这里几乎没有退路。根据俄罗斯官方媒体的报道,俄军已经在库尔斯克地区消灭了大量乌军,并在哈尔科夫、顿涅茨克、扎波罗热等方向逐步夺回失地,打击了乌军的补给线和武器库。车臣指挥官阿劳季诺夫也表示,乌军虽然一再尝试突破俄军防线,但每次都失败。
那么,普京为何没有立刻发动大规模反击?分析认为,俄罗斯故意将库尔斯克作为消耗乌军的战场。俄军并不急于用大规模兵力反攻,而是通过局部的打击和消耗,逐步削弱乌军的战斗力。库尔斯克战场虽然热度很高,但其实真正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乌东地区,然而这个地区却鲜有媒体关注。
这对俄罗斯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局面。俄罗斯不仅可以通过库尔斯克的局势来试探北约的底线,还能借此炒作乌军试图炸毁核电站的问题,制造西方内部的分裂。若乌克兰真的攻击核电站,最大的受害者将是欧洲国家,他们一定会对乌克兰的行为表示强烈反对,而俄罗斯则有更充分的理由采取报复行动。
尽管俄军尚未进行大规模反击,但俄罗斯已动用了具有强大打击力的武器。例如,“柳叶刀”巡航导弹精准击中乌军的军用车辆,俄式“超级炸弹”摧毁了乌军在苏梅州的阵地,而温压弹则重创了乌军在库尔斯克的武器装备。这些精确打击让俄罗斯在没有投入大量兵力的情况下,就能对乌军造成重大损失。
乌军最初信心满满地入侵库尔斯克,但随着俄军的猛烈反击,局势对乌克兰越来越不利。进入俄罗斯本土的1.5万名乌军精锐,可能由于补给线的被切断,面临被歼灭或俘虏的命运。
感到局势愈加危急的泽连斯基,终于向美西方求助。他呼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等盟友提供更多武器和后勤支持,表明如果战事拖到秋冬季节,乌军的损失将无法估量。然而,泽连斯基并未提及德国,因为德国已明确表示,将不会再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。英国的支持也开始收紧,明确不允许乌军使用某些武器攻击俄罗斯腹地。
美国虽然未表态明确,但由于乌克兰的胜算越来越小,继续支持乌克兰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即使美国继续对乌克兰提供援助,也只是为了为哈里斯赢得大选而做的一步险棋。对美国而言,援助乌克兰已经不再是战略性的举措,而是一种政治博弈。
总结来看,尽管库尔斯克的战事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,但俄军在其他战场上的反攻更为猛烈,乌军的困境日益加剧。普京似乎并不急于彻底反击,而是通过局部的消耗战和国际舆论操作,等待时机将乌克兰拖入更加不利的局面。而泽连斯基的求援,也许已经为时太晚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