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贵州日报
李海钦
当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“走马观花”“到此一游”,渴望来一场沉浸式体验,那些能够带来深度游览、提升体验质量,引起情感共鸣的旅游场景,成为游客的心头好。
去一地旅游度假,吃好玩好是每个游客最基本的需求,也是最朴素的愿望。
这个夏天,避暑大军涌入贵州。不少地方更是开启了“人从众”模式。贵阳启动“暑不尽的快乐 爽到底的清凉——2025爽爽贵阳避暑节”,精心打造了涵盖“解锁爱乐之城”“昼夜打卡”“城市漫游”“潮玩街区”“百味美食”“修心问道”“避暑旅居”等十大旅游新场景宠客、留客。
旅游场景何以重要,贵阳为何推出“十大场景”?当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“走马观花”“到此一游”,渴望来一场沉浸式体验,那些能够带来深度游览、提升体验质量,引起情感共鸣的旅游场景,成为游客的心头好。
了解亿万年前的贵州,肯定要去一趟贵州省地质博物馆,在化石与图解之间,感受沧海桑田的变化;认识历史上的贵州,必定要去一趟贵州省博物馆,在出土的文物与典籍之间,近距离触摸岁月流沙之力;感受山地贵州,肯定要登高、探洞、越野、蹦极、漂流,身临其境领略“喀斯特王国”的魅力……让游客在“看什么”“玩什么”之外,能够“感受到什么”“记住什么”,一个地方的旅游核心竞争力便在场景构建中应运而生。
旅游场景,是对文旅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精细重塑。一个地方引以为傲的文旅资源,往往是招徕游客的金字招牌。但当游客纷至沓来、不再只钟情绝美山水、名胜古迹的时候,文旅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便得到了拓展和延伸。当高温炙烤大地、炎热笼罩人群,贵州独一份的清凉便成为了最吸引人的资源,搭配上好吃的好玩的,便催生了避暑旅游的各种业态;比如废弃的厂房等工业遗存,按照以往的做法它们大多是要被拆掉、为新的建设项目“挪窝”;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、城市的发展,不少工业遗址遗存经过改造提升,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彰显现代特色,纷纷焕发“第二春”,一跃成为年轻人热衷打卡的“潮玩街区”,变成“城市漫游”的好去处。
在贵阳市云岩区新印1950城市展厅中,老式冰箱、电话、洗衣机,还原了上世纪70、80年代的生活记忆;步行街上,油印机、蜡刻板、切书机等工业遗存的视觉符号,回廊墙上灰白老照片,瞬间把人们的思绪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。打造一个场景,将本地的地理空间、文化基因、历史传统、生活方式等有机交融,构建起具有主题性、体验性与社群属性的沉浸场域,为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。
旅游场景,是对文旅资源的挖掘重塑,目的是丰富旅游业态、提升旅游服务,满足游客深层次的需求。场景往往意味着辨识度,对游客特别是第一次到来的游客而言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一个极具辨识度的标签,可以提供清晰的向导,减少客人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;而旅游场景的精细打造,将散佚各处的资源按照主题“串珠成链”,会有效提升游览的质感与体验。
贵阳市打造的爱乐之城等十大新场景,是从避暑旅游的角度,对整个城市文旅资源的挖掘、梳理、整合、重塑,让游客来了,获得十分的满意。路边音乐会激情四溢、青云市集热闹非凡、民生路美食街烟火气十足、阿云朵仓文创空间创意无限,高坡云顶壮阔无垠、花溪湿地公园清静幽雅……爽爽的贵阳充满活力与热情,让游客享受生态大氧吧、天然大空调的同时,领略贵阳山水人文之美,零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烟火气、松弛感和年轻活力新玩法。
多彩贵州,处处皆景,无限风光。把风景变成场景,立足资源设计打造更多有看点、有玩点的旅游新场景,让游客乘兴而来、尽兴而归,甚至不辞长作贵州人。
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